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面连接陆桥,一面临眺海洋的连云港,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战略支点。
近年来,连云港师范海洋港口学院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领悟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之路,通过组织“小红研”硕博团队从“上门巡诊”到“专家会诊”,主动服务、靠前指导,在“一带一路”强支点上展现新作为,书写好新时代的“海港答卷”。
近日,学院“小红研”硕博团队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刘丹博士与学生党支部、学工办主任曹艳、单亚超老师率队赴连岛污水治理站用所学专业对站点进行连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污水处理研究志愿服务。重点针对海水水质处理施工、设备操作、管网维护等风险较高领域组织活动,打造可观可感、独具沿海城市特色鲜明的“行走型”硕博实践团。
过程中,大家听取了污水处理站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他从污水处理的设备设施、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并走进站点的各个区域,实地考察了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现场,本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协同治理、社会共治”原则,还对涉及精细化工、石化等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在初级处理区,大家看到了污水通过格栅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杂质的过程。在生化处理区,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这是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在污泥处理区,大家了解到污泥的浓缩、脱水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在二沉池中,经过磁混凝沉淀池,消毒处理达标后被排入河道。
教师党支部书记刘丹博士结合自身的2024年市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连云港市近岸海域典型新污染物评估和模型预测应用研》课题,以“党建红引领海洋蓝”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水质、沉积物、生物多样性、新污染物、海洋保护区等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立足连岛污水处理站,延伸至海洋生态监测和海洋公益保护活动,在党建引领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合力推动新工科教育改革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不断创造“海港样板”。
海洋港口学院充分发挥行业特色研究型学院优势,主动对接地方和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创新效能提升和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依托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优势,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能,形成有特色、有价值的海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