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的春风,吹绿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唤醒了同学们心中那颗温暖而善良的种子。在这场爱心与奉献的接力中,连云港师范海洋港口学院宿舍楼3A412的灯光,总在夜幕降临时准时亮起,映照着一个伏案备课的身影——24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的李俊杰同学,正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勾画着高等数学,等待着陆续前来求教的同窗。
一、微光成炬:宿舍里的知识方舟
这个特殊的“辅导站”始于2024年期末考试周的深夜。李俊杰发现同学对着高等数学习题愁眉不展,便顺手抽出演算纸讲解起来。渐渐地,这个十平方米的宿舍成了同学们心照不宣的“解忧驿站“,而他,默默充当着宿舍里的“学业领航员”。不知不觉的两个月间,累计辅导60余人,手写的48页解题笔记在同学间悄然流传,像点点星火温暖着求知的心灵。李俊杰的辅导不仅限于课堂知识,他还根据每位同学的学习特点,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他会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他会推荐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他的宿舍成了同学们心中的“知识方舟”,载着他们在学海中乘风破浪。他的辅导从不求回报,每一次解答都充满了真诚与热情。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同学们梳理重点、讲解难点,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公式,不厌其烦。在他的帮助下,原本对学习感到迷茫的同学逐渐找回了自信,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就像一颗螺丝钉,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
二、智慧领航:当雷锋精神邂逅AI浪潮
学院辅导员张玉珍在查寝时捕捉到这束微光,得知了这位同学的善举,被深深打动。当将此事汇报给学院后,学院党总支迅速做出反应、组建专项小组,决定将这股温暖的力量进一步放大,打造了独具学院专业特色的“深蓝AI学业智询舱”品牌,将这份朴素的善意升华为系统性工程。这一创新举措,将传统的雷锋精神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业服务。
“深蓝AI学业智询舱”,作为“五予·五悦”AIGC辅导员思政工作室的子项目,搭载着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技术,在云端构建起24小时智慧应答网络,汇聚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无论是课程预习、课后复习,还是专转本准备、职业规划,同学们都能在这里找到精准的指导。这个兼具温度与效率的平台,既保留了李俊杰手写笔记的思维路径,又能为专业学习提供实时数据推演,实现了传统师承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响。AI智能导师不仅能与李俊杰深度配合,解答常见的学习问题,还能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品牌的诞生,是海洋港口学院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让那位默默奉献的同学的爱心得以延续,让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智慧舱”中,雷锋精神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实实在在的帮助,融入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
三、向海而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图谱
在学院“深蓝AI学业智询舱”中心,深蓝大屏跳动着知识交互的涟漪。这里有AI精准推送的错题解析,也有志愿者现场答疑的实时窗口,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让大家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感受着双重温暖。正如校训石上镌刻的“海纳百川”,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正在这里绽放出兼收并蓄的智慧光芒。
李俊杰的善举不仅感染了身边的同学,也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到“深蓝AI学业智询舱”中心的志愿服务中来,定期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一间宿舍的烛火到AI矩阵的星河,海洋港口学院的实践诠释着“我为同学办实事”的温度。当深蓝智舱的电子屏与学雷锋标兵胸前的徽章交相辉映,我们看见,新时代的文明火种正在智慧港湾里薪火相传。 (通讯员 匡亚茹 张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