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师专海洋港口学院青年学子共赴青春“山海情”,践行“返家乡”中的劳动教育课

2025-03-13 17:51:25 来源:江苏青年网 阅读量:

2025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海洋港口学院广泛组织发动、综合谋划布局,充分整合资源,丰富实践项目载体,广大青年学生创新实践模式、积极融入实践,持续找准活动“小切口”,展开实践“大纵深”,开展理论普及宣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投身乡村振兴实践、聚焦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争当非遗传承“实干家”,踏土地书写“大文章”

寒假期间,学生干部周祯祥来到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卜弋村委的元宵街市、非遗工坊和乡间田野,用画笔与镜头记录下青砖黛瓦间的历史肌理,聆听老匠人讲述当地文化的故事。元宵街市的现场舞龙队翻腾跳跃,身着汉服的演员吟诵着常州方言童谣;糖画师傅的即兴表演,孩子们举着晶莹的糖画蹦跳着穿梭于人群。白发老人牵着孙辈一字一句念谜面,稚嫩的童声喊出答案时,周围总会爆发出善意的笑声。如何理解文化背后的精神?传统元素怎样更好地融入现代审美?生产工艺如何匹配设计需求?将图纸设计转化为实物过程中,我们克服一个个难关,将产品设计出来,同时还精心策划了展示活动。

敢为基层“逐梦者”,助党建汇聚“青年力”

这个寒假,姜睿同学参与了南通海安市大公镇人民政府党建办工作任务,这段经历照亮了她对家乡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全新认知。

墙上鲜红的党旗和各类党建标语映入眼帘。办公室里,文件堆积如山,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这一切都让她对实践充满期待。在整理党员信息档案时,她发现有些老党员的资料因年代久远出现了破损和模糊,需要小心翼翼地修复和补充。其中有一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入党志愿书纸张泛黄脆弱,字迹也有些褪色,她用专门的工具和方法,一点点将其修复平整,再仔细核对信息,录入电子文档。这个过程枯燥且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当看到杂乱的资料逐渐变得整齐有序,一份份档案背后党员们的奋斗历程清晰展现,她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在这段实践经历中,她感悟到基层党建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每一份文件、每一次会议,她都看到了党员干部们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的身影。

争做就医“引路人”,聚真情奏响“爱心曲”

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志愿服务的这段时光,顾倩羽被分配到了导诊台。她说:“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内心满是忐忑与不安,害怕在忙中出错。但当熟悉了医院布局和就医流程后,我顺利地为近1000名患者温情导航,成为了就医“引路人”。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患者和家属。有一位老人眼神中满是迷茫,她便耐心地凑近他,提高音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他沟通,陪他一起前往检查科室,帮他排队、拿号。检查结束后,老人紧紧握着她的手,虽然他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但他那感激的眼神让她明白,一个小小举动可能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温暖和帮助。

连云港师专海洋港口学院学子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里,于不同领域发光发热。他们用画笔与镜头传承非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磨砺成长,在医院志愿服务里传递温暖。这些实践经历,不仅让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还加深了他们对家乡、对社会的了解与热爱。未来,他们也将带着这份实践沉淀的力量,继续在各自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为社会发展持续注入青春活力。(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 匡亚茹)


热点排行

精彩视频

要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