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科研实验能力,强化锂电池关键原料制备技术,近日,某锂电池研究小组组织开展了可倾斜旋转管式炉专项学习及实操培训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系统掌握了管式炉在碳化样品制备中的核心技术,为后续锂电池材料研发工作筑牢基础。
聚焦设备性能,解锁碳化制备关键技术
此次培训围绕可倾斜旋转管式炉的原理与应用展开。该设备是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核心装备,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原料等无机材料的高温焙烧处理,具备精准控温、高效节能、均匀烧结等优势。其创新设计的可调节倾斜角度与360度旋转炉管系统,能够通过控制物料运动速度与受热环境,实现粉末颗粒在氧化或还原性气氛中的均匀烧结,显著提升材料制备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设备采用氧化铝陶瓷纤维板炉膛与双层风冷结构,升温速率快、保温效果优异,温度控制精度达±1℃,可在800-1800℃宽温区范围内满足不同原料的碳化需求。随后,团队成员分组进行实操演练,依次完成设备调试、参数设定、样品装填、程序控温及出料操作。在实操环节,研究人员针对锂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的碳化工艺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调节炉管旋转速度与倾斜角度,成功验证了物料均匀烧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中试实验积累了数据支撑。
此次培训是研究团队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据团队负责人介绍,管式炉作为锂电池材料制备的核心设备,其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将直接提升科研效率。未来,团队将依托设备的高精度控温与气氛调节能力,开展高安全性电解液、长循环寿命正负极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尤其聚焦于硅基负极、富镍三元等新型材料的碳化工艺优化,助力解决锂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稳定性瓶颈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材料的性能提升对制备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培训不仅强化了团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标志着研究小组在材料制备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据悉,该团队后续将持续推进设备功能拓展与工艺创新,为我国锂电池产业的技术迭代与国产化进程贡献力量。 (匡亚茹、王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