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年第一会”,透露了什么信号?

2025-01-03 10:21:28 来源:苑青青 阅读量:

长江两岸,热潮涌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江苏就聚焦“重大项目”在无锡召开“新年第一会”,公布500个省重大项目点燃经济发展的“引擎”。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起势。以“重大项目”开启2025,展现出江苏实干逐春的姿态,彰显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崭新的2025年,江苏的重大项目将如何有序推进?会上公布的“施工图”分外清晰。

吴胜/摄

瞄准“高质量”,释放“更加重视”鲜明信号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新年第一会”,挑大梁的经济大省江苏再次将目光聚焦于“重大项目”,这也是江苏第二年在新年首个工作日聚焦这件大事。

为何如此重视“重大项目”?信长星强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要抓好项目这一重要载体。有效投资要靠项目承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靠项目承载,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也要靠项目承载。

另外,从“重大项目”的注解中也能读懂会议背后深意:“重大项目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好项目,意味着发展的后劲、发展的质量、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吴胜/摄

会议当天开工的芯卓半导体产业化项目二期是个什么项目?据了解,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成为国内射频芯片领域唯一覆盖全产品系列、集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上市公司。此次开工项目由其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将建设先进封装、高端模组,同时扩大现有6英寸、12英寸工艺产能,满足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

无锡项目开工后,全省“新年第一会”——“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召开,向全省各地、各市县释放出“更加重视重大项目建设”的强烈信号。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一组数据可见一斑:江苏450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300亿元、高出计划13个百分点;年内投产144个重大制造业项目,新增产值超3500亿元,实现入库税收近百亿元,带动就业14.9万人,为全省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发挥了重要支撑带动作用。

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金融活水”持续“滴灌”。为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省还通过省市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金融产品推介及政策辅导和项目融资推介及诊断把脉。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共为省级重大项目提供全口径融资余额567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0亿元。

2025年,“更加重视”是重大项目建设的鲜明导向。最直接的体现是数量。据了解,今年省级共安排实施项目500个、储备项目100个,数量规模同比增加。此外,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动力活力,今年继续安排200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一季度,全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比去年增加97个。

追“新”逐“绿”,着重强调“更加突出”

重大项目,一头连着国家重大战略,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竞争力。今年的省重大项目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开工增量,更加突出与“两重”融合衔接

注重含“新”量和含“绿”量,彰显出江苏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的决心,而循着时间线回望,这恰是江苏前后相承、一以贯之的作风。

先看“新”。“新”是2025年江苏经济发展的鲜明指向,也是对2024年经济发展特色的进一步延展。放眼今日的江苏大地,新质生产力处处潮涌:在无锡,创建于1919年的无锡一棉纺织,通过智改数转网联生产效率提升15%。在南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40%。在苏州,苏州工业园区累计4个垂域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从《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出台到江苏5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巨舰”正式起航,未来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正渐渐在江苏燎原。

再说“绿”。“绿”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江苏一直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回望过去一年,江苏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含绿量”提升带动“含金量”增长。截至2024年10月底,江苏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超6000亿元,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一个个“第一”“首位”“前列”为江苏再添一抹“绿”:江苏海上风电位居全国第一,光伏、动力电池产量规模约占全国1/3;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49家、绿色工业园区3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6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美丽江苏建设新路径已然明晰。

除了“新”和“绿”,“量”的重要性也在会上被提及——更加突出新增开工量。

“增量”是新的增长、新的开拓,展现出江苏对高效率、高质量的严格要求。注重“增量”,江苏有实力,更有底气。“回放”2024年的全省重大项目“进度条”,11月的刻度十分亮眼:截至11月底,2024年450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形象进度投资6532亿元、完成率101.8%,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1月,136个近年列省重大制造业项目投产,实现产值3200亿元,200个民间投资项目完成形象进度投资675亿元、完成率110%。

明确“五项要求”,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

推进重大项目,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真抓实干。会上,信长星就如何抓项目,对全省上下提出“五个要”的明确要求:

——要符合方向,突出抓好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项目,有利于绿色低碳转型的项目,有利于强链补链延链的项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因地制宜,立足功能区定位,着眼于形成特色优势,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发展。

——要质量优先,既看数量、体量,更看质量、潜力;既抓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也要抓好专精特新、“小而美”的项目,还要抓好劳动密集、带动就业多的项目。

——要优化服务,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更加注重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以细心热心、上心用心的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要干字当头,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推动项目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五个“要”为新一年重大项目的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光荣使命的江苏,各个板块正以“干字当头”的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在南京,新年第一会以“科技”为题,一批“国”字头试点集中揭牌,新组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同步发布,目前,南京已形成了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集群,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徐州,博鼎动力天然气发动机项目元旦当天打响了2025年全市项目建设的“第一枪”。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面达产后将年产发动机10万台、热管理系统20万套,年产值可达百亿元。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在淮安,江苏兰钧新能源储能系统集成项目和韩电集团年产500万台智能家电制造项目在1月1日同步开工,前者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后者计划总投资50亿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

……

从园区到厂房,从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到机声轰鸣的生产工厂,从传统产业到未来产业再到新兴产业,小场景汇成大图景,一个个加速推进的重大项目绘出一幅“热辣滚烫”的奋进画卷。

大道通衢任驰骋。新的一年,全省上下将以更大力度抓好项目建设,抓紧推进、滚动推进、压茬推进,尽早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真正形成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

万物随春醒,美好皆可期。实干的江苏正以奔跑之姿从新的春天出发,相信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

新华报业·新江苏 记者 苑青青 周永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