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国际上“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数学科研成果均是以华氏命名的。
1925年,14岁的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学习的欲望。在此后短短五年里,华罗庚凭借他对数学强烈的兴趣以及惊人的天赋,一口气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01人物生平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
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
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
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
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5年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02主要成就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入而广泛,不仅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难题,如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等,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解析数论的发展。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
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多复变函数论的理论体系,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
在矩阵几何学、典型群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华罗庚非常重视数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他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培训教师,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多次数学讲座和研讨会,致力于提高中国数学教育的水平。他的努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和爱好者能够接触到数学、热爱数学,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他多次出访国外,参加国际数学会议和研讨会,与世界各地的数学家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国数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为中国数学家与国际同行之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为中国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2021年9月28日,“华罗庚星”命名仪式在常州金坛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64875号小行星,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以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院士的名字命名。此后,天上多了一颗华罗庚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关于“华罗庚星”的公告
03人物评价
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美国数学史家贝特曼曾经说过:“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