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发布 寻求报道 投稿中心
首页 资讯 市县 人物 创业 婚嫁 商贸 财经 科教 公益 文旅 青联 评论 智库 数码 美食 健康
网站首页 >> 公益 >> 详情阅读
 
 
泰州学院学子:“圾”时行动,共赴青山
江苏青年网 / 江苏青年网 / 2024-08-08 11:54 / 阅读5440 次

 

垃圾分类是实现资源再利用、促进全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倡导低碳生活、提升城市文明的客观要求。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深化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7月底,泰州学院“见‘圾’行事,分‘投’行动”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宿迁市泗阳县,通过实地参观与学习,共同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奥秘与环保事业的未来。

第一站 泗阳县卢集镇郝桥村

7月27日,实践队员来到泗阳县卢集镇郝桥村,化身体验官,和村委会干部一起学习郝桥村的垃圾分类方式。从贫困村蜕变为全国文明村镇,郝桥村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翠绿的稻田、果树、村民公园和一栋栋楼房交相呼应,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这归功于泗阳县按照“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整村推进、分类指导”原则,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方面入手,做好垃圾治理、道路硬化、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使郝桥村真正成为“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的宜居美丽乡村。

图为实践团在郝桥村合影

 

郝桥村村委会干部向实践队员介绍:郝桥村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由工作人员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对其进行过磅称重,折合成积分并通过手机后台发放到居民账户中,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居民就可以兑换纸巾、饮料、垃圾袋等生活用品。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郝桥村村民的一种习惯,改变了他们旧有的生活习惯。通过实行积分制,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改善村庄的整体环境,还能以积分换取一些生活用品,减少日常开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此积分制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干部交流

 

紧接着,实践团队随着村干部来到郝桥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进一步了解郝桥村垃圾分类处理过程。郝桥村采用“二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法,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进行分类,将“不可腐烂”的垃圾再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可腐烂”的垃圾被送到垃圾处理站变成有机肥料,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郝桥村的垃圾分类、焚烧发电等项目均已全面市场运作,城管办公室对其环节全程监督,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

 

第二站 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企业集中控制室

7月27日,全体实践队员满怀热情,齐聚位于泗阳县意杨产业科技园的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公司引导员高玉春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员首先来到集中控制室内操控台与控制大屏,亲眼见证了垃圾从投放到焚烧发电的全过程。从自动化分拣线的高效运作,到焚烧炉内熊熊燃烧的火焰,再到最终转化为电能的奇迹,每一个环节都深深震撼着大家的心灵。实践团队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不仅有效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难题,还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随后,高先生以直观的流程图为背景总体,介绍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各个过程,包括焚烧工艺流程、飞灰处理、烟气净化等环节,以及垃圾焚烧发电“一进四出”的工作特点。在了解基础知识后,高先生带领团队来到垃圾卸料车间。正值垃圾运输低峰期,车间有几辆垃圾车正在进行垃圾入仓工作。据高先生介绍,泗阳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都会通过垃圾车运到这里进行焚烧,基本实现地区全覆盖,产出的电气供居民日常使用,炉渣经过再加工可生产道板砖等建筑材料,渗滤液处理后可用于水循环和冷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员工的工作服也是从垃圾中提炼材料生产出的,可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图为高先生带领实践队员参观

 

第三站 泗阳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宣教中心

7月28日,全体实践队员来到泗阳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宣教中心,场馆负责人朱占兵主任带领实践队员参观。进入大门,引入眼帘的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的倡导与呼吁,这也是该宣教中心的创办主旨。

继续参观,队员们看到展馆内设有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展示区、手工品展示区、垃圾分类游戏体验区、垃圾分类宣教区和留言区五大区域。展区展出了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以及再利用再循环的实物,比如PET塑料、废金属、废旧衣物、玻璃纤维丝等等,只要有心,可回收垃圾就是未开发的宝藏。在手工品展示区,放置了一套废旧轮胎改造成的矮桌椅,被颜料涂成蓝色机器猫的模样,生动可爱。随后,实践队员还在留言区的签名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团队名称。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宣教中心

 

朱主任告诉实践队员,示范教育基地服务范围覆盖泗阳县城市建成区内22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超、公共区域、170个居民小区,30余万居民,并正在逐步向乡镇拓展。基地是常年对外免费开放的,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不同视角展示乱扔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方式,为全县公众普及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朱主任带领实践队员参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需要各方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实践队员认识到,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课,更是一次青春与绿色共舞的实践探索,尤其需要当代青年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环保意识,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作者:曾梦涵

图片作者:程婉秋、卜嘉琪

 
 
     
 
关于我们    
简介 寻求报道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撰稿系统
更多链接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服务热线:17751195112
苏ICP备20007593号-12
版权所有 江苏青年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