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发布 寻求报道 投稿中心
首页 资讯 市县 人物 创业 婚嫁 商贸 财经 科教 公益 文旅 青联 评论 智库 数码 美食 健康
网站首页 >> 文旅 >> 详情阅读
 
 
精雕细琢 城乡融合展画卷
江苏青年网 / 宜兴市委宣传部 / 2024-06-18 17:48 / 阅读106 次

    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历来是互相促进、交相辉映的关系。扫描宜兴的城乡融合发展,正是人文与经济相互激荡的过程。近年来,宜兴市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人文角度加强城建系统谋划,精雕细琢可观可感、可进入可互动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宏伟画卷正在陶都大地渐次铺开。

  人文精神 提亮城市色彩

  一幢幢高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一座座会客厅式的公园点缀其中,一项项暖心改造遍地开花,一座别具人文色彩的城市巍然屹立于太湖西岸。宜兴立足城市人文和建设发展实际,以国际化思维打造品质之城,城市建设由“打基础、拉框架”的快速扩张期,逐渐转入“提能级、优功能”的品质提升期。如今,处处皆可行、所见皆风景,已成为宜兴城市的真实写照。

  一座城市的崛起与繁荣,离不开一以贯之、历久弥新的城市人文精神。近年来,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文物合理利用新途径,让老宅焕发新机,让群众充分领略文物的魅力,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瀛园位于老城区中部,这座城市中的庭院始建于清代中期,作为江南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瀛园精致优雅,耐人寻味,是宜兴城里最早的“公花园”。去年7月,市相关部门结合“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重点围绕文化交流、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方面,对瀛园进行“焕新”。除了对园内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外,还有效利用闲置空间,新增简朴古雅的茶室等。5月1日,完成改造并重新对外开放的瀛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互动体验。

  6月1日,位于宜城的紫竹园口袋公园投用,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近年来,宜兴将“儿童友好”“全龄参与”等人文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以及民生民意的点点滴滴,建设了市实验小学家长等待区、谢桥口袋公园等一批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如今,在陶都,各有特色的儿童活动空间、全龄休闲区域等按需分布,宜兴历史变迁、水域文化、名人故事,与“问水”景墙、铜雕扶手、观景廊架等设施有机融合,每逢夜幕降临,城市公园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不仅如此,结合“双氿三河”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市相关部门精心规划,城区团氿、东氿及其毗邻水域之间原本的割裂岸线、老旧设施、碎片化公共空间,被整合成“一环三带”活力滨水慢行系统,打造出拥有丰富生态植被和完备公共服务设施的蓝绿风景廊。这些具有人文色彩的城市设施,不仅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还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特色小镇 描绘独特风景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承载着城市历史、体现着城市品格、凝聚着城市精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多渠道盘活丰厚文化家底,依托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对古法工艺、传统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方言、乡风等传统风俗习惯的保护,让宜兴的人文色彩更加浓郁。

  走进丁蜀镇古南街,从早到晚回响着打泥片的嗒嗒声。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人们,在这里体验着制坯、定型、上釉、烧制等紫砂制壶工艺。古南街位于丁蜀镇区东北部,是明清以来宜兴紫砂陶主要产地和商贸中心。从2015年起,丁蜀镇政府结合“顾景舟南街生活旧址”的保护修缮,以及紫砂特色小镇的创建,拉开了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的大幕,相继实施了建筑保护修缮、管线入地改造、市政环境提升等工程。改造中,丁蜀镇政府和属地蜀山村、蜀北社区引导群众不搞大拆大建,把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断砖石块和破旧的紫砂盆罐,作为围墙铺装等建筑用材,嵌入墙中,既节省了建筑用材,又留住了住户的乡愁记忆,成为古南街一道靓丽景观。如今的古南街,每天都在经历着古法技艺与现代文明的激情碰撞,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宜兴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圣陆羽曾在宜兴等地研究茶叶并著成一部《茶经》;茶仙卢仝也曾到访阳羡,并留下“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佳句。如今,在湖㳇镇,茶旅风情小镇已初具规模,成为人文经济学宜兴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漫步其中,映入眼帘的是绵延不断的繁茂茶树。由原国营茶厂改制而建成的阳羡贡茶院,吸引着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游客。位于湖㳇镇洑西村的江苏大地春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推出的“茶游学”,以茶为媒,开展茶艺、茶道等培训活动,让该公司的茶场四季春意满园。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湖㳇镇已成功培育原生态茶园超3000亩,通过举办斗茶、品茶、新茶展示等,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茶叶销售上亿元。

  一村一策 赋能乡村发展

  6月5日,位于大山里的太华镇桥涯村像往常一样,迎来了一批批游客。“这里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有着红色基因,这次到宜兴,我特意带着父母过来看看。”来自山东潍坊的周宇说。近年来,桥涯村把红色基因纳入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改建桥涯合兴饭店,展示桥涯村的红色历史和发展历程,让更多人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使桥涯村与“红村”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促红色文化、撬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桥涯村只是宜兴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兴市充分汲取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镇村布局规划、美丽乡村发展战略规划等为引领,明确每个自然村的发展定位。对规划发展村庄,逐一梳理区位特征和生态资源,从功能空间、分区布局、风貌引导等方面制定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截至去年年底,宜兴市已累计有35个村庄被命名为无锡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其中包括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量在全省范围名列前茅。

  “过去,乡村发展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导致农业空间不断收缩,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不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宜兴市高质量编制落实“五园五区六带”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强村、富民、兴农、安居、景美”目标,规划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南和宜滨两个城乡融合先导区、宜南和宜滨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涵盖太湖渎区、宜南山区以及北部圩区的张渚、西渚、太华等10个镇(街道),形成一张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定位准确、特色亮点鲜明的发展蓝图,为乡村振兴留出用地空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奋力探寻出一条人文经济交融共兴、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于我们    
简介 寻求报道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撰稿系统
更多链接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服务热线:17751195112
苏ICP备20007593号-12
版权所有 江苏青年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复制